版权信息©2009—2010 社科课题组 |
甘肃省哲学学会“文明互鉴与哲学创新”理论研讨会暨
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兰召开
2016年7月30-31日,由甘肃省哲学学会联合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甘肃省敦煌哲学学会共同主办,甘肃省委党校、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承办的“文明互鉴与哲学创新”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委党校隆重召开。来自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兰州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和党校系统30余家单位的160余名省内外哲学界的著名专家教授围绕“文明互鉴与哲学创新”的会议主题展开深入讨论。甘肃省社科联学会部部长王钢出席大会。本次研讨会上,共收到省内外专家学者论文60多篇。
甘肃省哲学学会副会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福生教授主持大会。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会长、一级教授侯才,中央党校哲学部主任冯鹏志,甘肃省敦煌哲学学会会长杨利民教授,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会长侯才教授,甘肃省哲学学会会长陈晓龙教授在研讨会分别致辞。中央党校哲学部原主任、教授许全兴,甘肃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范鹏,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柴文华,甘肃省哲学学会名誉会长、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连珩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研讨会上,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秘书长乔清举教授,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马廷旭研究员,兰州大学哲学院连珩教授分别主持三个分会场。
本次研讨会热点是多元文化交融中的哲学研究,亮点是三会合一构建敦煌哲学思想论域。在敦煌哲学研讨分会场上,通过专家提交的20多篇论文来看,敦煌哲学分会场呈现四大特点,一是问题意识鲜明;二是研究视阈宽广;三是基础研究更加专业;四是研究水平再上新台阶。同时专家学者结合敦煌哲学近几年的发展,敦煌哲学的研究还需要从五个方面着力,一是学科体系、学术话语建设水平有待提高;二是学术影响有待扩大;三是队伍建设有待提升;四是本土化研究有待落实;五是学术批判有待增强。
研讨会哲学分会场,很多专家撰写的论文和发言,观点鲜明,论述深刻,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创新性和针对性。从多角度切入主题进行研讨,深化了主题意识。在21名代表发言中,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等不同的视角切入“文明互鉴与哲学创新”这一主题。兰州大学孙冠臣教授提出对中国现代性问题和中国虚无主义问题的讨论,只有纳入到欧洲形而上学的最高表现形式---技术之全球统治的范式中才是有意义的,也才能进一步反思中国现代化给世界文明带来的进步意义。李晓春教授提出的中国哲学的创新,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中国哲学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化问题等都从各自的研究领域畅谈了自己对研讨会主题的认识。专家一致认为,分会场的研讨都关注了时代问题,聚焦了理论热点,彰显了理论自信。
在31日上午举行的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审议通过了由学会秘书长王文东代表第八届理事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和财务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章程》(草案)和学会财务管理办法、会费收取办法等文件;选举产生了第九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选举产生了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兰州城市学院院长陈晓龙教授当选为甘肃省哲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会长;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王福生教授、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陈春文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朝东教授、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李君才教授、陇东学院副校长许尔忠教授、甘肃成人继续教育培训学院院长王晋研究员、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孙冠臣教授当选为副会长;天水师范学院科研管理科处处长王文东教授当选为秘书长。大会一致推举甘肃省委党校王德存教授、兰州大学王晓兴教授和连珩教授、兰州城市学院王兴隆教授为名誉会长。
研讨会闭幕式上,甘肃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范鹏教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讲话,第一个方面,本次研讨会有八个特点:一是群贤毕至、名家云集;二是视野开阔、论域广泛;三是合三为一、通而不统;四是哲学思维、历史意识;五是文化自信、理论自省;六是相互学习、切磋琢磨;七是关注现实、思而论道;八是顶天立地、志存高远。第二个方面,我们应该明确一个努力的方向,就是习近平总书记5月17日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期望我们的学者“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我觉得这是总书记号召,也是我们的心愿。这三条做到了,哲学就是一流的哲学。值得我们必须铭记、值得我们必须努力,这三条最适合哲学、最适合现代哲学、最适合敦煌哲学。希望我们能为这个时代产生思想和理论,做出我们自己的努力。第三个方面,期望和在座的省内外专家学者今后再合作、期望再交流,这次研讨会三会合一,这是我们的创新。希望通过会议,给我们有所启发,期望甘肃哲学发展格调再高一点、格局再大一点、水平再高一点;期望哲学界的老朋友关心、关注、支持甘肃;期望我们以哲学为我们的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以一个哲学人的独有的精神存在方式,为我们这个时代、为我们这个民族、为我们相对比较落后的甘肃再做一些努力、在做一些贡献。
版权信息©2009—2010 社科课题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