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信息网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14次社科成果奖获奖成果简介 > 详细内容
文溯阁本《四库全书》研究
发布时间:2013/4/10  阅读次数:1874  字体大小: 【】 【】【
  

文溯阁本《四库全书》研究

郭向东(甘肃省图书馆   甘肃兰州   730000

文溯阁《四库全书》现藏甘肃省图书馆,并得到甘肃省的高度重视和有效保护。对于文溯阁《四库全书》的比较研究,先贤虽有所涉猎,但系统成果并不是很多。其成书两百余年,保护与传承可谓历尽波折。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为此,本文将就文溯阁本《四库全书》的成书、流传、与其它六阁之异同进行探微。

文溯阁《四库全书》的编纂与修订

文溯阁《四库全书》是七部《四库全书》中的第二部告成之书。在缮校的过程中,乾隆皇帝对将送往先祖圣地的这部书可谓格外关心,曾经多次抽阅,指出错讹之处,并要求馆臣认真改正。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十一月初九日颁旨:“文渊、文源、文津三阁四库全书,前已派员逐分校阅,将错误处详晰签改。至文溯阁全书一分,现在应往盛京原勘之陆锡熊业已差满,俟到齐即行前往校办”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三月陆锡熊前赴盛京校文溯阁书籍,开始了复校工作。校书工作从三月二十六日始,至七月十二日竣事,将近四个月的时间。此次校书,“计阅过书六千一百余函,此内点画讹误处随阅随改外,共查出誊写错落、字句偏谬书六十三部,漏写书二部,错写书三部,脱误及应删处太多应行另缮书三部,匣面错刻、漏刻者五十七部”,并分别作了处理,“内除错落偏谬各书俱已随时缮补改正,匣面错落各处亦经一面抽改添刻外,其漏写、错写等书,俟回京同纪昀查明,与应行另缮之本,俱自行赔写完妥”之后,赍送盛京,按函抽换。此为文溯阁书的第一次检校。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陆锡熊遂上折请赴盛京再校文溯阁书。从乾隆五十七年二月开始大致过了两个月,文溯阁全书的第二次复校告竣。

文溯阁《四库全书》的两次复校,均在其它三阁之后,因而每次均将其它各阁详校之档册随身携带,作为参考,俱加改正外,还校勘出许多其它阁书没有校出的问题。这些讹错、疏漏的改正,对于提高文溯阁《四库全书》的质量,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但虽经两次复校,改正了不少错讹之处,但仍未根除,足见官修大型书籍之难。

文溯阁本提要与《总目》及其它阁本提要之间的差异

在《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中,每著录一书,必撰写提要一篇,抄写于本书卷首,称之为“书前提要”,也有人称其为“库本提要”、“原本提要”或“阁本提要”等,不一而同。《总目》卷首凡例有言:“今于所列诸书,各撰为提要。分之则散弁诸编,合之则共为《总目》”。一些学者据此认为,《总目》除去存目书提要,应与书前提要的内容相一致。然而,《总目》于乾隆四十六年形成初稿后历经修缮,统一体例,自成体系,至乾隆六十年方才刊行。乾隆五十二年因发现李清的悖逆言论而抽撤删改违碍字句,七部《四库全书》又经历了两次复校。乾隆五十七年五月十三日军机大臣阿桂等奏遵旨核议纪昀复校文津阁书籍各情行折:“又据纪昀查出提要内删节、改窜及遗失私撰各篇页,与总目不符,必须一律赔换,以臻完善”。由此可知,七部书前提要在复校过程中都有“任意删节、改窜及遗失私撰各篇页”的情形出现,以此,七阁书前提要面目各异,与《总目》亦大不同。这些差异的存在,不仅会给全书的使用者造成困惑,不知所从,也给恢复古籍原貌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破坏了所录文献完整性与真实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四库全书》的文献价值与学术价值。这对于一部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巨著无疑是无可弥补的遗憾。也成为20世纪以来,不少人提出批评的集中之点。

文溯阁《四库全书》的种数问题

对于文溯阁《四库全书》收书种数,目前就有多种说法。据最新研究成果,利用现存各阁之权威目录,即《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目录》(1986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甘肃省图书馆文溯阁<四库全书>清点册》(20016月)、《金毓黻手定本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1999年影印本)以及《文津阁收存书籍数目清单》(光绪二十五年五月二十六日热河总管世纲、英麟奏折所附)相互比较、核对,发现除了《日讲诗经解义》一书在文溯阁本和文津阁本的目录中虽有但分别注明是“有函无书”和“空函”,而在文渊阁本的目录独无之外,三部书的书目仅就书名(不考虑卷数、册数和页数)而言,三部书种数是完全一致的,并无此有彼无的情况。之所以产生种数的差异,是各目录在对某些书籍著录时尤其是书籍附录和合刊的处理方式不一致造成的。由此看来,各阁全书的种数不同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了。但不可否认现存各阁之间依然存在不少的差异,将其进行对比研究,仍然具有很大的价值。

文溯阁《四库全书》的传承

乾隆四十七年(1782)十一月文溯阁本《四库全书》抄写完成,四十八年(1783)由“四库全书馆”总校官陆费墀护送到盛京(沈阳)。经盛京内务府奏准,设立文溯阁衙门,负责保管《四库全书》。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俄国出兵东北,盛京被俄军占领。文溯阁院落为俄军马厩和炮兵营房,阁门洞开,长达二年,文溯阁本《四库全书》间有缺册。1914年,北京政府下令调运盛京皇宫文物进京陈列。翌年,文溯阁本《四库全书》运至北京保和殿,成为古物陈列之一部分。19258月,经奉籍人士多方努力,文溯阁本《四库全书》由北京运回沈阳。清点阁书,查出阙失17种。1926年由董众、谭峻山等人依照文渊阁本《四库全书》本,补抄1438册。19316月,奉天省教育会撰镌《文溯阁四库全书运复记》砖刻一方嵌于阁之东壁,以为纪念。同时成立阁书保管委员会,专司保管之责。1934年伪满国立图书馆又依照文津阁本《四库全书》本,补抄312册,两次共补抄1750册,使文溯阁《四库全书》基本上复于完璧。1948年,沈阳解放后,文溯阁本《四库全书》由东北人民政府文物处接管,后交东北图书馆(今辽宁省图书馆的前身)保存。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为安全起见,同年10月,文溯阁本《四库全书》被运往黑龙江省讷河县一小学校。次年,当地洪害,为防备水灾,文溯阁本《四库全书》又被迁至黑龙江省北安县存放。朝鲜战争结束后,19541月,文溯阁本《四库全书》运回沈阳故宫文溯阁院之西南侧新建藏书楼,交由辽宁省图书馆管理。1966年,根据中央文化部办公厅196637日“文厅图字24号”公函指示,文溯阁本《四库全书》拨交甘肃省图书馆收藏。抵甘后,存放在永登县连城鲁土司衙门寺院内保管。1967年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拨款5万元,制作红松木书箱1200个。1970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拨专款175000元,在距离兰州市榆中县甘草店建造专库。专库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19716月书库落成,文溯阁本《四库全书》及《古今图书集成》等随即运往存藏。2005年,由甘肃省政府投入巨资的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建成开馆并向社会各界开放。

该成果荣获一等奖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兰州新区空间布局规划研究

版权信息©2009—2010 社科课题组
 
联系电话: 传真:
 E-mail:zk6010@126.com  管理入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00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