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14次社科成果奖获奖成果简介 > 详细内容
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热点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6/9/28  阅读次数:1126  字体大小: 【】 【】【




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热点问题研究


马进   韩昌跃


           该成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思想,立足中国现实,对近年来当代中国社会出现的大家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对当代中国道德领域问题进行了全方位透视,并对这些问题作出全面的学术剖析,深入解剖挖掘,分析了产生当代中国道德问题的原因。


该成果的创新观点和结论:1、在探讨道德的判断标准时,提出“人本发展”的标准。一个社会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取决于这个社会形成的被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观。具体来说,根据人本价值观,所谓道德行为,就是有利于人的生命的存在和发展,有利于人的生活的自由和幸福的行为,就是有利于人的生命的存在和发展,有利于人的生活的自由和幸福的行为。社会道德行为,就是有利于最大多数人的生命的存在和发展,有利于最大多数人的生活的自由和幸福的行为。2、在探讨当代中国道德问题产生的根源时,以马克思主义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人与环境的统一性为立足点,提出“道德环境与主体认知双因素”决定论。当代中国的道德问题,主要是由转型期的社会环境造成的,同时,社会主体的道德素质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当代中国,道德规范、道德主体意识、道德实践三因素相脱节问题较为突出,具体表现是:道德规范缺失,即旧的道德规范体系解体,新的公认的道德规范体系尚未建立;道德意识缺乏,即道德教育方式方法不当,效果不佳,道德规范的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道德实践不力,即到的治理手段误区多,道德主体认知与行为相互矛盾,知行无法统一。3、在寻求道的问题的解决途径时,提出规范构建、认知教育、法制保障的“三位一体”综合治理的措施,强调规范体系的时代性、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道德保障的他律性。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要构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使“理论与实际相符合”,即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其次,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应有作用,使道德规范真正深入人心,得到绝大多数人的心理认同,就要在教育理念上,改变过去那种重“经济人”轻“道德人”的错误认识,重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终极价值,要将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而非手段;在教育实践上,解决道德规范与主体道德需求之间“供求不一致的现实矛盾。再次,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仅靠道德说教,依赖道德自律效果式微,必须采取道德法制化治理手段,依靠道德他律促使人们在道德实践中“知行统一”。即,在社会转型期,有效解决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实现“道德法治化”。把自律变为他律,把他律进一步转化为自律,自律和他律相结合,才能最终实现“法治道德化”。


该成果在甘肃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获一等奖。




版权信息©2009—2010 社科课题组
 
联系电话: 传真:
 E-mail:zk6010@126.com  管理入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00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