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14次社科成果奖获奖成果简介 > 详细内容
民族社会学概论
发布时间:2013/4/26  阅读次数:1845  字体大小: 【】 【】【
  

民族社会学概论

高永久等 编著(兰州大学)

《民族社会学概论》包括民族社会学基础、民族社会学方法、民族社会结构、民族社会行为和民族社会发展等五个部分(划分为十一章)。既包括了当前民族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对民族社会学理论体系和方法论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全书共计33万字。

一、成果的主要观点、结论与方法

进行民族社会学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多民族社会,为维护民族社会稳定及促进民族社会良性发展提供信息,为国家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参考。

(一)该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方法,从主位研究与客位研究、民族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等方面,介绍了民族社会学研究中需要使用及了解的方法与尺度。论述了民族社会学研究设计三个方面的内容:研究设计的基础,包括研究的目的、性质和方式;研究涉及到的具体内容,包括研究的分析单位、内容和时间维度的考察;研究设计的方案,包括研究设计开展的详细步骤和具体的环节。

(二)该书介绍了民族社会分层研究的相关理论与概念。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分层、民族分层。内容涵盖了马克思的阶级分层理论、精英阶级分层理论、多元分层理论、功能分层理论。并对民族分层的具体分析模型进行了阐述。

(三)该书充分利用了西方研究者在西方社会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进行的大量关于社区的理论研究,从不同角度对民族社区进行了论述,如社区的类型、功能主义分析、居民与城市环境的互动关系、城市特有的生活方式及社区的权力结构等,并提供了较好的参考和借鉴。在对民族社区的考察分析中,综合分析了社区的结构及其发展和变迁过程。尤其是对于我国的民族社区结构,从民族社区的环境结构、人口结构、组织结构、文化结构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地阐述。在此之后,对于我国民族社区的变迁与发展,尤其是变迁和发展的内容、特点及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

(四)该书就民族交往的含义、特征、类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民族交往的基本形式,包括经济互动、族际通婚,随后,对于影响民族交往的因素进行了阐释,包括民族差别、民族政策、民族分布的空间格局、交通及通信条件。最后,从保障信息传递、传播先进技术、发展民族经济、传播优秀文化四个方面,重点分析了民族交往的主要功能。

(五)该书认为,在民族社会学研究中,宗教更多地聚焦于民族及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在多民族国家现实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阐述了宗教的含义、功能,以及民族社会中宗教问题的调节等,从而使读者对宗教在多民族国家中所具有的社会意义有了初步了解。并论述了宗教通过影响民族成员的社会行为,对民族社会的婚姻与家庭、人际关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等产生重要作用。

(六)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与利益分化对多民族国家的社会、政治秩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民族社会整合是社会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察其社会整合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民族关系和民族利益分化是动态的,民族社会整合也是多民族国家永恒的话题。该书从族际关系的角度出发,结合多民族国家的实践经验、探讨民族社会整合的含义、类型、主要途径及整合的“度”的相关问题。本书尤其是从民族社会整合的主体是多元的,途径和手段是多样化的,整合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多民族社会的和谐发展,整合的核心是妥善处理与协调各民族之间的利益关系四个方面,对民族社会整合进行了必要的学术界定。比较清晰地界定了民族社会整合中的“度”的问题。指出在民族社会整合的过程中,要保持适度的民族意识,运用合理的整合手段,把握合理的动员尺度。

(七)民族社会发展是对民族社会的各种构成要素发展和演变过程的动态考察。任何社会都不是静止不变的,民族社会中各种具有进步性和上升型的变化运动,构成了民族社会的发展。对于民族社会发展的考察,是民族社会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态把握民族社会在时间维度上的演变趋势的重要内容。该书对于民族社会发展的论述,遵循了由一般理论考察到具体时间分析的轨迹,在阐述民族社会发展含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于众多民族社会的特殊性和前景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述了民族社会发展在我国的理论适用,指明了民族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选择和路径选择,即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传统与现代相协调、富民兴边与生态建设相协调。

二、学术贡献、理论创新及实践意义

       该书的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民族社会学的主要内容,既具有完整性、逻辑性,又具有实用性,该书的信息量较大,能够满足学术界研究的需要。该书许多内容都反映了本研究领域的学科特点。

(一)对于民族社会学研究的相关概念及其发展演变进行了详尽梳理,主要包括:民族、民族同化、多元文化主义、民族冲突、民族中心主义、文化相对论、民族社会分层、民族社区、民族交往、宗教、民族社会整合、民族社会发展等。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些关键概念进行了全面地阐释。

(二)在分析西方国家的民族概念、苏联及俄罗斯的民族概念与我国的民族概念的基础上,对民族概念,在民族社会学的研究中进行了全面阐述,认为民族是一种具有显著文化特征及自我认同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群体。具体包括三个方面:民族是一种社会群体;民族是一种具有显著文化特征的社会群体;民族是一种具有民族认同的社会群体。

(三)对民族社会学研究的五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社会学基础、民族社会学方法、民族社会结构、民族社会行为和民族社会发展的内容和研究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将上述分析结合我国多民族国家民族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进行研究。

(四)对西方和我国国内以往的民族社会学研究的相关理论与具体实践方法进行了叙述和分析,并且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看法。指出了不同研究者、流派、理论之间的产生背景、应用领域、具体内容、特点和存在的局限性,并就上述理论、观点同我国民族社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具体方面给出了详尽分析。

(五)指出在民族社会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方法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历史的原则意味着尊重事物的自然发展过程,正确地反映民族社会的发展规律,这是民族社会学研究应当具备的一种思维方式。坚持逻辑原则意味着以民族社会学中的抽象概念或判断形式,通过分析民族社会中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来牢牢把握民族社会内在的本质和运动过程的规律性,这也是民族社会研究应当具备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民族社会学研究中,把历史和逻辑这两种思维方式结合起来是其方法论的基本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方法进行研究,可以清晰地理解,民族社会学研究一般会经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同时,民族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多样的系统,由不同性质、内容和特征的组成部分构成。为了从整体上认识这些民族社会现象,需要进行科学的抽象分析,从个别社会事物中抽象出各种本质属性,舍弃一切非本质属性。通过从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出发,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以正确的思维方式进行科学的抽象,能够帮助研究者更深刻、更准确地抓住民族社会的本质。

(六)该书实践意义突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社会,民族社会是否稳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任何民族社会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民族社会问题。这就需要从民族社会学的角度对民族社会现象和民族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解决之道。20世纪90年代至今,大量西方的民族社会学研究成果通过译介被愈来愈多的国内研究者所了解。但是,总体上讲,我国民族社会学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需要完善学科建设和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及影响力方面。

       该书在甘肃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荣获一等奖

版权信息©2009—2010 社科课题组
 
联系电话: 传真:
 E-mail:zk6010@126.com  管理入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00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