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14次社科成果奖获奖成果简介 > 详细内容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行为文明与公民权保障研究
发布时间:2013/4/26  阅读次数:1550  字体大小: 【】 【】【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行为文明与公民权保障研究

王肃元等著(兰州商学院)

一、成果的主要内容

该书是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行为文明与公民权保障研究》(04BZZ017)的最终研究成果。

全文共分为十二章,其中第一章是主要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该章首先对政府行为、政府行为文明以及公民权的概念、特征进行了界定,提出了政府行为文明的主要考量标准,论述了政府行为文明与公民权保障的互动关系,这一理论构建是理解本书的中心线索。第二、三、四章内容分别论述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保障公民权的成就、差距和制约因素,这些内容构成了本书研究的基础资料和背景。第五、六、七、八、九、十、十一章分别从政府权力观、政府民主建设、政府权力运行机制、依法行政、廉政建设、政府公共服务、政府绩效七个方面考察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行为文明和公民权保障的状况。上述七个方面不仅是衡量政府行为文明程度和公民权保障水平的重要标准,而且也是政府行为文明的重要构成要素,这些要素对公民权保障水平紧密相关。第十二章提出了提高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行为文明与公民权保障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二、创新程度、突出特色和主要建树

(一)研究内容的创新程度

第一,理论创新。该书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法学理论和民族学理论,同时大胆吸收了西方有关政府理论、公民权保障的最新成果,使二者之间有了很好的借鉴和融合。特别是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第二,研究框架的创新。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行为文明特点的分析,生态经济文化、当代民族关系、体制政策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行为文明的制约分析,公民权保障的差序格局和动态平衡结构,政府权力机制模式的演进与公民权保障,依法行政与公民权保障的关系,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与各项指标的比较,公民权利保障的变动趋势、基层政府行为能力建设、公共物品结构调整的建议等,在这些方面,学界较少有人论述,

(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主要体现在多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1)历史文献研究法,主要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分析、归纳和总结,以纵向跨度展示不同时期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权保障的事实以及政府行为的不同价值取向,回答为什么我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对公民权的真正保障。(2)比较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中西方关于政府行为文明与公民权保障的不同理论与实践的对比研究,以及不同时期我国政府在公民权保障上的结构性差异。(3)跨学科综合研究方法,由于该书跨学科、交叉研究特点突出,故需要包括政治学、历史学、民族学、法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视角形成整体的研究体系,使其内容丰满、包容。

(三)本课题的突出特色

1、研究的区域性与针对性强——该书主要以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行为文明与公民权保障为考察点,属于专题研究的范围。其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府行为的文明建设和公民权保障的提高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2、研究的客观性与现实性强——该书研究资料主要建立在实证考察的基础上,因此对西北民族地区的现状、成绩和问题的反映基本都属于第一手资料,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和现实意义。

3、研究的政治性与前沿性相结合——研究一方面突出了民族地区政治民主化、法治化建设的成果,另一方面在理论发展、实证研究、模式建构、对策建议等方面都走在了学科研究的前面。

(四)主要建树

第一,实现了研究的基础性和系统性价值——该书就国内研究现状来看,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专著类研究成果还属空白。就学科研究领域来看,其在我国政治学、民族学、法学领域中都处于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该书作者正是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深刻认识,本着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态度对西部民族地区政府行为文明与公民权保障存在的理论争议、实践障碍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并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途径。

第二,在理论上将党的科学发展观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西北民族地区政府行为建和公民权保障的具体原则加以了结合和深化;在构建政府行为文明指标的基础上,始终以政府行为文明与公民权保障的互动关系为核心,比较全面的分析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行为文明与公民权保障的发展、演进关系。

第三,在具体制度的完善上,一是构建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行为文明的分析框架并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特别是将政府绩效评价引入公民权保障的研究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二是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权保障的差序格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权保障的重点和发展趋势,并在体制政策、财政结构、文化转型三个方面提出了突破性建议。

该书在甘肃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荣获一等奖

版权信息©2009—2010 社科课题组
 
联系电话: 传真:
 E-mail:zk6010@126.com  管理入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00063号